高考前后,总有一些考生会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考前焦虑比较突出。其实焦虑每一个人都出现过,为什么在高考前如此突出呢?经过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考前紧张有很多因素,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社会因素应试教育是学生产生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量的作业、习题使学生难以承受,排名次、争高低,使学生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难免出现心理问题。
经济状况与教育水平的不平衡是造成心理紧张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家庭原因父母的心态对孩子的一生极为重要,许多家长会把他们没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的心态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承担着自己与父母的双重希望。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父母往往担心孩子受委屈,不断满足子女的要求,许多家庭并不富裕,可是为了孩子上大学倾囊而出,使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感到如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父母。家庭缺少对孩子的人格素质、适应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一旦出现困扰,较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个人原因有些考生胆小、依赖、易嫉妒、易记仇、固执、偏激等,这些人中出现考前紧张焦虑的偏多。这是因为其社会适应能力差,处事应变能力不足,独立思考能力弱,难以很好地适应考试过程,更不易接受失败的结果。就个体而言,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当自己的能力与报考志向、父母的希望相距甚远时,易出现紧张、焦虑或其他心理问题。
考前紧张状态一般表现为失眠、多梦、早醒;注意力不集中,脑子一片空白,常常发呆;心慌、出汗、疲乏无力;学习效率下降,头晕;心烦、坐立不安,想学习又定不下心来;少食或暴饮暴食;心情压抑,或出现反复无目的思考;不切实际地大发议论,以掩饰内心的不安;情绪不稳定,常为小事而大怒,妨碍人际交往;过分担心害怕,自信心不强,自暴自弃;放任自流,无进取心;严重者可冲动伤人、自伤、自杀、出走不归,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预防与治疗应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既教知识又育人,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不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教会他们应对失败,战胜自我。
调整人们对高考的态度,不要将每年的高考演变为“考试节”,以平常心对待,减少学生的压力。
调整家长的态度,注意言语表达,不要过分唠叨,应以鼓励为主。心态上应内紧外松,不使学生感到父母比自己还紧张,为学生安排好作息时间,避免疲劳作战。
学生自己应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考前1~3天应处于放松状态,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攀不比,以最好的状态尽力而为,树立信心,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做好两手准备,认真评价自己的优劣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