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admin >> 教师之窗 >> 文铺锦绣 >> 正文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宋 君

校长留的作业题目是能否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自问还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教学特色,但一直在努力,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特色,甚或形成一种风格。

工作以来一直在想自己长的又不很帅,还是教小科的,怎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其他老师的认可呢。思来想去,长相难以改变,重新选择专业也不现实,还是接受事实吧。偶像派做不来,那就努力做个实力派。为此工作十几年来偶有间断的向着这个目标奋斗着,并将继续奋斗着!

首先是学习。三中是个优秀的集体,有很多优秀的老师,能在这样的集体中工作真是一种幸运,但想要脱颖而出尤显任重道远,既然方向已经明确,那就不必寻找借口,向他们学习,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刚毕业时在史地组,学校安排何立秋老师做的师傅,真的很感谢学校这样的安排,有个优秀的老师来带你指导你那是多么的幸运。在老师身上我看到什么是干练、才华、智慧,这就是我的榜样。每天跟着听她的课,向她学习,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应对学生,每每都是受益匪浅。还有我们组的韩冬梅老师,听说当时她是全校学生满意率最高的老师,满意率100%,简直就是奇迹,听了她的课,什么是扣人心弦,什么是妙语生花,什么是激情四射,真真感到了其语言的魅力。我这个性格内向,言语迟钝,学的是理科,面对的却是文科,初来乍到的菜鸟,必须要锤炼一下语言。上学时就对古代诗词有些小喜欢的我,希望能以此在教学中有所应用。平时则在这方面多多留意,也算是功夫不负苦心人,每每都能联系上一句半句的,承蒙学生厚爱,在学生办的摆渡人杂志上(在十年前了)给了我一个雅号“当代诗仙”,真是惭愧之至。下面试举几例,也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兴趣。

1、              湘江的流向大家都知道吧,毛主席有词云“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由此可见。

2、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盆地,群山环绕。

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5、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说明了南北的气候差异。

6、              李白的“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说明了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等等。

其次是探索。如果学习只能学个表面,最多也就是形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好像有人说,“个性决定风格”,所以要探索培养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是以语言为手段传授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他们迅速进入理性思考,继而获得领悟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前面提到的在教学中恰当引用诗词,只能是一种点缀,调动一下学生的兴趣,活跃一点气氛,给自己教学增加一点筹码,仅此而已吧,所以对教学语言还要用更高的追求。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精辟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受到思维训练,还将被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所熏陶和感染,学会冷静、独立地去思考问题。

比如分析某地区是否多降水,是地理的重要问题,其实说难就难,说简单也简单,要降就得先升,没有升就没有降,所以降水的必要条件就是气流上升,从而把水气送到高空再冷却成云致雨。

再比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在地理题的应用中更常有体现。根据水系特征判读河流流向,进而判读地势高低。学生常常难以判断,其实这就需要上面的道理,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是支流汇成干流,而不是象树一样主干上长出分支。

我常跟学生说,虽然地理是文科(在高中阶段),但是地理是很讲“理”的。借用道德经里的话,学生皆为我自然。那天数学组王红老师曾说,数学如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只需要把几个概念弄懂就可以了,其实地理也是弄懂了概念,再懂得一些象上面的基本道理,就OK了,可见我的想法也是可以与英雄略同啊!

我的内心充满着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着追求。即使还有很大差距,但我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是创新。即使是最新的教材,其中的内容恐怕也过时了。我要及时把最近发生的新闻作为案例补充到相关的内容中,做到与时俱进,“学身边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融,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和广阔的现实生活相契合,立足个体生活,去引导个体生活,在生活中提升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创新精神、反思精神。什么是“学终身受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终身受用,不要把学生的问题简单化,偏激化,视学生的问题太幼稚,专牛角尖。否则很可能抹煞了学生创新思想,熄灭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作为老师更要有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创新意识,那就要多多求疑求异。我时常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并不能完全保证它的正确性,只是想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哪怕最后被证明我的观点错误,而无论是我还是学生的思索过程则是非常可取的,甚至是宝贵的。那时王子成总问我“老师又有什么想法”,“这又是宋氏猜想吗?”终于,在前年,我把我的想法写成了文章,并公开发表了,(在我的QQ日志里,呵呵,虽然阅读的人不多,但还有不少学生给了我鼓励和支持,由衷的感动)先后已经有十多篇文章,还编写了一个待完善的目录,一些将要续写的观点,以后完成。

教学,传授知识不重要,掌握知识也不是目的,把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显示出它的价值。也只有在智慧的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智慧,能让我们超越躁动的躯壳,让我们拥有高贵的品质,让我们飞离存在的泥淖,让我们无愧于生命的光辉。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只能在种种内在与外在的局限中做一点有缺憾的事情,能够有所执著、有所追求就好。

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为什么欧洲人吃牛,中国人吃猪,印度人不是牛,伊斯兰不吃猪?这与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我虽然不敢说是主要原因,但应该是个重要原因吧。

最后,上面只是我的观点、想法和些许实践,个人希望能形成一种轻松、睿智的教学风格,我会继续为之努力奋斗。